Search

貝多芬 悲愴奏鳴曲 第二樂章 第一主題*上課實況

  • Share this:

影片中,這兩種銓釋都很美,但聽起來的感受卻南轅北轍!

因演出者的狀態不同
第一種具歌唱性,是向外的、流動的。
第二種聽起來比較垂直,不如第一種流動,卻多了寧靜的、內省的深度。

一廣一深,造成不同的感受。

這個例子可以發現,原來銓釋可以有這麼大的不同,這也是為何,即使是不同的大師演奏同一首曲目,都有不同的情緒感受跟見解。(但樂曲的基調不會變,譬如光明的或陰暗的)

在掌握作曲家的內涵後,演奏者最重要的功課就是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詮釋。

當你在樂曲中展現你自己時,演奏出來的音樂,是完全不同的。

這就是銓釋讓人迷戀之處。

影片示範者是為高中生喔!給她一個👍


Tags:

About author
手指流動狀態fingers-flow由Dawson 老師提出 這是一個超乎頭腦認知的狀態,「手指建立」後你能感受到放鬆沒有任何操控順應自然往前彈奏,這是Dawson 老師長年從氣功瑜珈,以及各式運動原理所發現,這一個創建具獨特性,也與傳統思維相違,也因此才能看到以往看不到如此大量成功的案例,甚至讓已受傷的學生再度彈琴,這將是鋼琴演奏的歷史轉戾點 更重要的是,這個方法已經以科學化清晰的步驟來實踐,讓大部分的人都可以經歷放鬆的最後流動狀態 所有影片皆由Dawson 及嚴老師用心拍攝,如有引用,請註明出處。
View all posts